北京城里的四合院幼儿园|乐成四合院幼儿园荣获【2020年度最佳幼儿园设计】 小时候
老话形容淘气的熊孩子“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可见,“屋顶“的开阔空间对孩子还是充满魔性的吸引力的。幼儿园是宝贝儿们第二个家,在这里有好多的兄弟姐妹,他们互相陪伴,彼此见证着彼此的成长。孩子们需要的不只是一所房子、一块活动场地,而是可以盛放他们童心、童趣的空间。要想让孩子更健康地成长,要从小就要给为他们提供冒险的机会,哪怕让他们受点轻伤。当然,设计师们不会让孩子们处于太大的危险之中。既然前面是成人世界无尽的约束,那么在童年,不如先安安静静爬完一棵树,认认真真打完一场架,做个小孩应有的样子。
2017年甲方开始召集教育、建筑、景观、室内等各专业开始立项。易兰景观设计从项目的概念阶段介入参与,与事务所MAD、幼儿园方一起就如何最好地利用该场地,共同打造室内外融合的开放性景观进行了合作,在新旧建筑的碰撞中赋予更多探索空间,给予幼儿园更宽广的活动场所。
初始方案中,屋顶有大量的绿岛、廊道等设计,在与建筑设计方的沟通磨合后,由于建筑屋顶跨度较大,无法提供足够种植的覆土荷载,通过数次方案修改,将种植岛的数量减少。关于屋顶材料的使用,各设计方、园方经过多次讨论与研究后,最终决定从彩色混凝土改为可食用级别环保塑胶,不仅轻巧、易施工、能应用于各种曲面设计,还能够保证孩子们的安全,适合四季户外使用。
各设计方、幼儿园方通过周会的形式紧密沟通,历时两年直到2019年一期建设完成,幼儿园开园迎来了新的使用者。
项目占地9275平方米,原址上有一座传统四合院,旁边还有上世纪90年代兴建的仿四合院及一栋现代四层建筑。由于建筑物占地面积占用了大部分场地,因此留给学校孩子的户外活动空间很小。 解决方案是将原址上古四合院外的仿古四合院拆除,新建空间以低矮平缓的姿态展开,环绕着四合院。新建建筑的屋顶改造成宽敞而富于想象力的屋顶游戏空间。将不同建筑间有限的空间最大限度地转化成一个广阔的色彩斑斓的户外平台。 在保护古建与空间局促的双重限制条件下,“漂浮的屋顶”成为无限的自由空间,是儿童活动的乐园。
漂浮屋顶作为乐成幼儿园的户外“教育娱乐”区域,结合这个拥有历史的中国四合院,新空间与古四合院相邻相望,新旧交替,让孩子们从小就能够在玩耍中体会自然,能随时近观、接触历史,帮助他们加深对时间维度和历史的认知。
新建部分围绕三棵大树形成新的院落,与四合院的院落空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呼应,让孩子们体会其历史空间的对话。
庭院内的滑梯、楼梯,让一二层得以连通。庭院与四合院的院落空间呼应,为教学空间提供了户外的延展和采光通风。 历史建筑周围有一个连续的环形路作为跑道。平台的西南侧,像是一个个“小山丘”与“平原”相互交错,地形高低起伏,鼓励孩子们进行自己的攀登冒险。
二层的室内教室与屋顶乐园无缝衔接,挑高的屋顶与周围的“小山丘”完全融为一体。在这里上课的小朋友们可以非常方便自由的出入屋顶花园。
数个圆形的采光井穿插在山丘屋顶的顶部,孩子们可以透过玻璃欣赏下面的教室,能够激发孩子们的探索精神,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从功能上讲,这些采光井能够将光线汇入下面的教室内,为教学空间提供了更多的采光。 场地周围也设置了凸起的地表、模具和采光井,进一步增强了儿童的多维触觉体验,这里成为了孩子们室外运动、课余互动玩耍的主要场所。这种自由开放的氛围,对于培养孩子们的好奇心、自信心、主动精神、与人交往的能力无疑是有巨大促进作用。 在四合院空间中,屋顶就像是一片新天地,是无拘无束、自由的象征。 东北角的一个种植园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园地,他们可以亲身体验花卉和蔬菜的种植。花园在平滑的屋顶中稍微凸起,方便孩子们与植物互动。丰富多样的当地植物被转移到种植园中,一年四季都能够吸引着孩子们来学习。 建筑布局呼应传统四合院的空间架构,尊重原有的建筑轴线,保护与利用的同时,与周边现代建筑进行结合展开整体设计。
景观设计上尽可能保留现状古树,去人工、重自然,运用不同质感的材料,激发孩子们的五感。四合院里的古树、庭院、屋檐、砖瓦,弥漫的是比个人生命长度更广的历史和自然氛围,这些也将启发儿童们的思维和加深对历史的认识。
乐成四合院幼儿园 中国北京 2017-2020
基地面积:9,275平方米 建筑面积:10,778平方米
主持建筑师:马岩松, 党群, 早野洋介 设计团队:何威, 傅昌瑞, 肖莹, 傅晓毅, 陈竑宾, 尹建峰, 赵孟, 杨雪兵, Kazushi Miyamoto, Dmitry Seregin, 张龙, 贲禹强, 曹溪, 马悦, Hiroki Fujino
业主:乐成集团有限公司 建筑设计:MAD建筑事务所 甲级设计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室内设计:MAD建筑事务所、蘑菇云设计工作室 景观设计:MAD建筑事务所、易兰(北京)规划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照明顾问:优米照明设计有限公司 吊顶研发:上海思友金属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摄影:存在建筑, Hufton+Crow, 田方方, Iwan Baan, 肖莹 |